對我來說,服裝已經不再是簡單的裝扮。它是我的一部分,是我的語言、性格、態度,是我想對世界說的話。
——周藝爽
第一眼見到周藝爽,“叛逆”“個性張揚”“有主見”這幾個詞馬上進入我的腦海。
是的,盡管身著校服,但從自己搭配的T恤和發型上,仍可以看出她是一個十足的“朋克”女孩。
但長談過后,我才發現,這個女孩絕不是表面所呈現的樣子。她有主張、有夢想、有熱情、敢堅持?;蛟S,一開始我不由自主地給她貼上了不恰當的標簽,想必她周圍的很多人也是如此。
畢竟,這個曾經所謂的“叛逆”女孩,如今能夠考進全美第一的帕森斯設計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與此同時,她還收到了來自普瑞特藝術學院、薩凡納藝術與設計學院、紐約時裝學院等多所頂尖藝術名校的offer……
這沒有那么簡單。
帕森斯設計學院
美國帕森斯設計學院(Parsons School of Design at The New School)成立于1896年,是享譽世界的設計學院,是美國最著名的服裝設計學院。
據2015QS世界大學排名,帕森斯設計學院是位居世界第二全美第一的藝術與設計學院。
帕森斯設計學院的服裝設計專業位列全美第一名。著名校友包括:為 LV 打響服裝設計名號的 Marc Jacobs,Anna Sui (安娜蘇),Mengdi Wu (吳夢迪),Alexander Wang (王大仁),Jason Wu (吳季剛),Yohji Yamamoto (山本耀司),Donna Karan,Richard Chai, Narciso Rodriguez, Derek Lam, Doo Ri, Prabal Gurung, Thakoon, Aimee Kestenberg,COACH的現任首席設計師Reed Krakoff,Gucci 前首席設計師Tom Ford等。畢業生們引領著美國時裝界。
“我第一次進服裝車間,大概就是在媽媽肚子里的時候吧……”
回憶起小時候的成長經歷,周藝爽說,那是無法與服裝分割開的。
由于父母從事于服裝行業,周藝爽從小在服裝車間里耳濡目染。自然,她對服裝有著天然的親切感。
縫紉機、布料、剪刀、尺子……這些都是她再熟悉不過的了。
盡管她高一時才收到媽媽送給她的第一臺縫紉機,做出了生平第一件服裝作品。但周藝爽更早以前,就一直就對繪畫有著極大的興趣,尤其熱衷于畫各種各樣的衣服。
這個不愿被拘束的孩子,不喜歡被人手把手地教怎樣畫,她只喜歡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方式來畫符合自己審美的衣服。
“小時候,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邊看電視邊畫畫??吹诫娨暲锶宋锎┲姆b,覺得好看的,我就會把它畫下來??吹胶每吹纳弦?,我就畫上衣,看到好看的裙子,我就畫裙子,不厭其煩……”
即便是讀繪本故事,周藝爽的關注點也會落在不同角色的服裝上。一開始臨摹,后來就可以做到看幾眼就能畫出幾乎一模一樣的了。
如果說,家庭的環境和氛圍,讓孩子對某樣事物有著天然的好奇心和熱情,那么,學校的支持,往往會成為推動孩子往前一步追尋夢想的另一只手。
7歲那年,周藝爽來到匯佳讀書。
盡管那個時候,她對繪畫依然有著懵懂的熱情和天然的喜好。但父母知道,這個孩子,不喜歡拘束。他們也擔心,習慣于“自由生長” 的女兒,在這里能不能快樂、順利地成長下去。
好在,女兒在這里過得開心自在。更令他們驚喜的是,三年級的某一天,周藝爽告訴他們,她決定了,長大以后要做服裝設計師。
“當時,小學樓有一面墻,上面刻著大大小小的詞語,代表著各個行業的各種優秀品質。其中就有一個詞:FASHION。記不清我在那面墻前路過多少次,直到我在課堂上學到FASHION的意思后,突然,我就意識到,這個詞是我的。我長大以后,要做服裝設計師?!?/span>
周藝爽坦言,因為從小就習慣了“自由生長”,因此,自己之所以能夠對繪畫一如既往地喜愛和堅持,跟學校老師有著很大的關系。
三年級時,周藝爽參加了小學油畫俱樂部。
在掌握了基本功以后,周藝爽“不安分”的一面又顯露出來了。比起老師給的繪畫主題,她大部分時候都更喜歡自己發揮。
對此,周藝爽的油畫老師給予了足夠的空間。不僅允許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力進行創作,甚至當她畫到盡興處,想要趴在地上完成作品時,老師也給予足夠的包容和支持。
“大概就是在這種高度包容的環境下,我對繪畫最初的熱愛能夠被一直保留下來?!?/span>
這個深受她喜愛的油畫俱樂部,周藝爽也連續參加了三年。
上初中后,周藝爽學習了素描。因為有著早期對繪畫的堅持,她學得很快。而素描學習過程中所鍛煉的對外形、輪廓和比例的掌握,也為她后來描畫服裝效果圖奠定了基礎。
當然,與中學生活同時到來的,還有青春期的“叛逆勁兒”。
不愛學習、張揚個性,甚至連校服都要挽起一個褲腿才穿得舒服……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叛逆”成了大家給周藝爽貼的標簽。
“初中那會兒,大家都覺得我就是一個‘藝術生’。在人們的思維定式里,藝術生就是除了藝術好,其他都不好的學生……但我偏偏就要打破這種stereotype!”
內心的叛逆似乎成了周藝爽的另一種動力。她決定要改變自己,撕掉標簽。優秀學生的名單、榮譽協會的那面笑臉墻,還有所有學服裝設計人的“夢?!薄辽?,她統統都要。
憑著這股沖勁兒,周藝爽開始改變自己。終于,她如愿地在成績單上留下了漂亮的成績,她的照片登上了榮譽墻,最后,更拿到了心儀的帕森斯設計學院offer。
但正如一萬小時定律所揭示的,每個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有著龐大的時間積累和無盡的付出。
周藝爽也是如此,就像她在準備帕森斯作品集和IBDP藝術作品集的過程中所付出的無數個日夜,最終也回饋以她最好的回報。
“IBDP的藝術學習,教會了我如何反思自己的藝術理解和藝術表達。這個階段的藝術學習,不僅讓我獲得了創作的自由度,更學會了如何為自己的每一個設計負責、為自己的每一個表達負責。借此,獲得了藝術創作者很重要的品質——同理心。我想,對于服裝設計師來說,這一點也非常重要,只有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才會讓更多的消費者了解、購買你的服裝產品?!?/span>
2018年夏天,周藝爽前往美國紐約,參加了帕森斯設計學院舉辦的夏校。她希望通過這趟旅程,再增加一些對帕森斯的了解,也為自己正在進行的帕森斯作品集增加一些靈感。
在帕森斯夏校,身著黃色衣服的為周藝爽
這三周里,周藝爽和來自世界各地的學生一起,跟隨老師,從縫紉機的使用、服裝的拓版等基礎技能學起,直到最后,獨立完成一件成衣的設計和制作。周藝爽說,從老師身上,她感受到了強烈的“對細節極致追求的匠人精神”。
周藝爽和帕森斯夏校的老師
此外,她還在帕森斯圖書館琳瑯滿目的設計類圖書和紐約繁華交織的都市大道中,獲得了服裝設計的靈感。
每天十幾個小時快節奏的學習,馬不停蹄。累了就睡倒在布料堆里,總是最后一刻回到宿舍……壓力太大的時候,哈德遜河邊的風景便是她放松心情的好去處。
“即便如此,我依然喜歡紐約。弟弟六年級赴美游學的時候,我們全家去看他,順便去了東海岸。那是我第一次來到紐約。在這個神奇的城市里,每個人都在快節奏地跑著,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和目標。他們穿著不同風格的服裝,誰也不會judge誰。一百個人有一百個對時尚的理解……”
“I don’t dress age, I dress myself?!边@是周藝爽十分欣賞的一句話。
她說,感恩從小到大,她可以按照自己想要的方式活出最精彩的自己。就像這句話所說的,每個人都應當努力做最好的自己,撕掉世界給你貼上的標簽,用你自己的方式狠狠地優秀下去。
附:周藝爽帕森斯作品集中的部分作品
作品名:Breaking the Chaos
靈感來源于秘魯打架節(在這一天,當地人會通過“打架”的方式,釋放人和人之間關系的沖突和內心的負面情緒,以獲得重生),主要通過護具的硬和織物的軟來表達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交織、沖突、支持。
作品名:Future Cleaner
靈感來源于對未來塑料垃圾過度產生的擔憂。從道路清潔工人的服裝出發,以他們為代表呼吁人們減少對塑料使用。這套褲子可以有多種穿法,表現出人們逐漸對垃圾制造的覺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