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匯佳 14IB 畢業生 李亦楊 |
我從小學開始就在匯佳IB體系中學習,一直到高中畢業,從PYP到MYP再到DP。到了最后,我也如愿以償地拿到了IB的滿分45分的文憑(全球每屆一萬多IB學生中大概平均一百多個滿分),所以我覺得作為一個學生,我對于IB這套體系和在匯佳學校學習IB的經歷是有一定發言權的... ...
我要先大概解釋一下我對于IB討論范圍的限定。我個人覺得IB在PYP階段更多的是對于學生學習方式的指引,包括閱讀、探究、寫作以及與他人合作等習慣與品質的養成,比如說通過小組合作畫海報做presentation的方式來進行所謂的互動式學習。在MYP階段呢,就會有社區服務的要求和九年級的個人設計(personal project)。最終到了高中階段,IB才以DP課程的形式成體系地決定我們的學習內容和方式。因此,我會主要談對于IBDP的一些看法和感受。
我想大家比較關心的首先是IB的一個難易問題和它在美國大學中認可度的問題。因為關于IB課程的這兩個問題可能是被討論得比較多的。首先,我可以先大體回答第一個問題:IB本身不難,但是掌握游戲規則不容易,而且可能更依賴于學生自身的一些特點。但是想要具體理解這句話就必須談到IB本身的一些特點。
IB課程總的來說是一個相當重視學生個性的課程,而且在課程設置上無論是自由度還是創新性都不差,因此十分依賴于學生對于學科以及這種學習方式的興趣。舉個簡單例子,我們各科都有2200詞的內評論文可以寫,然后還有一篇大的4000詞的英文拓展論文(EE)可以寫。注意,我的用詞是“可以寫”,因為我認為這些論文是最好地展現我自己思想、考察自己綜合學習能力的機會,同時我也非常喜歡自己的研究課題。因此,我就非常喜歡IB的這種自由度。在課程設置上,IB經常會允許學生接觸一些在高中水平上看來比較尖端的知識,雖然不深但是對于感興趣的同學來說可以作為進一步學習的一個跳板。比如說,在IB體系中學物理的同學是有機會接觸基本的量子力學甚至相對論的,經濟學的學生則會專門學習發展經濟學這一相對新穎的領域。
但是反過來說,這兩種好處卻也都有其不完美之處吧。首先是說對于IB的接受程度因人而異。我覺得是“有機會寫論文”,但是很多同學的態度可能是“必須得寫論文”,而對于這些寫作能力相對沒有那么強或者是沒有那么喜歡自己的課題的同學來講就會非常吃力。大部分對于IB課程難度的抱怨也來源于此。同時,由于論文這種東西的主觀性很強,所以就不免會受到考官個人因素的很大干擾,或者被迫遵循某些套路。在課程的先進性上,過早地接觸尖端知識可能就會造成知識掌握的不深入,難免有些揠苗助長。例如,在物理學的學習中我們還沒有運用微機分就粉飾了很多概念,而在經濟學中我們的教材也避開了經濟學界中存在的很多不同的影響很大的理論,并且簡化了許多復雜的推導,使得這門學科對于很多學生和老師變成了死記硬背定義的學科,就違背了經濟學“引發人們對社會運作方式思考”的初衷。
因此,總的來說我感覺學習IB的體驗,也就是對其難易度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源于學生的個人特點還有老師的水平吧。如果老師不拘泥于IB所要求的知識本身,愿意帶領學生進一步地探索,那么我至少就會很享受過程也就不覺得IB難了。當然,我認為我是比較適合IB的那類學生,所以能拿到45分吧。就是往往大家抱怨得最厲害的,比如各種論文,和“認識論”(theory of knowledge)卻恰恰是我比較喜歡的。
至于說課程的難易度本身,我沒覺得哪科對于智力水平或者說理解能力有很高的要求(當然這個因人而異),可能是因為我沒有選到特別難的課吧。感覺也就數學稍微挑戰一點,但是IB數學一共分五個level,大部分學校都是不開最高的兩個的等級的,可能我要能學到最高兩個等級可能會更刺激一點。在文科上我很遺憾地因為科目已經選滿了沒能選哲學,所以也沒有感受到這個我認為會最需要理解能力和思考水平的科目吧。其他科目難點更多在于要記的內容不少,還有就是摸清楚比較保險的答題套路,這個真的很煩人,因為它就背離了IB這個給學生自由探索機會的初衷。
至于IB對于申請大學和上大學之后的作用,我只能談談自己的認識。首先在申請大學時,美國大學的大部分招生官們對于學生高中課程的期待是“選擇了能選擇的最難的課程并且取得了好成績”,而且我覺得最好挑戰自己的科目應該是跟之后的學習有關的。其中IB課程就被他們認為是屬于最難的課程之一,而在這套課程下,學生也可以挑戰自己。因為拿到IB文憑的標準是選擇三門標準等級課程和三門高等級,但是比如我就選擇了四門高等級,給自己增加了一定難度,并且仍然取得了最高等級全科滿分的成績,也就應該在招生官那里加了分。由于我申請的是美國的大學,在大學申請結束之后IB大考的成績才會出來,所以申請時用的都是預估成績,為了證明一下自己的學術水平,我當時是選擇了在高二自學考試了七門AP,都拿了5(滿分)。我的個人感受是學過了IB相應的內容后學習AP就沒有那么困難了。我相信,IB課程對個人能力的訓練,比如寫論文,自己做研究什么的在我未來的大學學習中一定是非常有幫助的。
因此,總的來說我還是對于自己在IB體系中的學習成果是相對滿意的,畢竟拿了滿分嘛。同時我覺得,沒有任何體系是完美的,只有選擇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在全IB學習的過程中,我的收獲還是不小的,尤其是對我的學習興趣和能力方面的提高,和對自己的自信吧(寫完拓展論文之后我真的是對那篇論文愛不釋手,自己看了好多遍)。我還是充分地享受了IB課程所能帶來的快樂。
在匯佳學習生活了十五年,熟悉這里的點點滴滴,見證這里的變遷和母校一起成長著。最后要感謝學校、老師(我的班主任、任課老師、升學指導老師、導育老師等等等等)和我最愛的同學們。同時,也要提醒現在正在學習DP課程的學弟學妹們,希望你們可以在接下來的學習中給自己一個明確的時間表,知道自己每一刻都在做什么。因為每個人的能力不一樣、水平不一樣、特點不一樣,所以要反復地反思自己,問問自己我還差在哪?我的閃光點在哪?大學憑什么錄用我?我比別人強在哪?有哪些因素容易導致不被大學錄用?然后把這些因素全部補齊。最后還要充分了解每所大學不同的體系和招生官做決策的過程。
申請美國好的大學其實并沒那么可怕,希望你們未來都能考入自己心目中最理想的學校,從匯佳走向全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