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定義“匯佳學生”?
形容詞有太多,因為這個群體是多元的。就像匯佳學生自己說的,連“好”學生都不是“標準版”的。
但這些形容詞里,一定有一個詞叫“圈子”。這個“圈子”并不指的是學生時代的“小圈子”或“小團體”,而是他們離開校園后、走入社會時,相互扶持的情誼、志同道合的價值觀和資源的互通與共享。
在采訪匯佳優秀校友、曾經的獎學金獲得者劉思遠時,他告訴我,在匯佳,他不僅收獲了至關重要的終身學習能力,更重要的是,收獲了一群“好朋友”。
其中,有幾個親密好友與他相互扶持、陪伴了20年,彼此見證了他們的匯佳青春、留學蛻變、事業成就以及美滿生活。
“無論在哪里,進入對的圈子很重要?;剡^頭來看,無論是學業、事業還是生活,在對的圈子里,才能做對事?!?/p>
本期摘“金”校友錄,將講述匯佳校友劉思遠的故事,或許,你可以從他身上看到另一種匯佳學生的樣子。
最近,劉思遠很忙。剛從京東離開的他,開始步入事業的沖刺期——創業。
從英國曼徹斯特大學畢業后,劉思遠走在一條非常清晰的事業路線圖上,從未偏離。
畢業后就進入了甲骨文,隨后在埃森哲、聯想等世界五百強公司就職高層管理,之后又擁抱互聯網時代下的新業態……劉思遠的目標明確:在供應鏈領域成為“專家”。
每一次選擇,他都非常明確自己離目標還有多遠,每一個選擇,都成為他填補短板的一個機會。
“我始終把自己放在一個更有利于成長的圈子里,無論是求學還是現在的事業和生活?!?/p>
選擇一個圈子,就是選擇一群同伴、一個環境、一種價值觀,劉思遠說,很慶幸,父母在他懵懂之時,幫他做出了第一個圈子的選擇——匯佳。
這個選擇,不是沒有懷疑過
作為匯佳第二屆IB畢業生,劉思遠和他的同學們是當時中國少數的IB學習者。
1997年,匯佳學校正式成為IBO世界學校,成為中國第一批開設IB課程的中國學校。這在當時中國教育界都是一次“大事件”。
當時,出國留學的道路很窄,除了從公立高中畢業后,通過中介出國之外,大家都不知道還有一種教育體系可以讓孩子從高中階段就可以與國外課程“無縫對接”。
劉思遠的父母,就是在這個時候,選擇讓孩子加入IB教育體系,成為中國早期的IB學習者。
但最早吃螃蟹的人,也最不輕松。IB教育,對于匯佳這樣一所中國學校來說,并無太多前路可借鑒。
老師們在摸索,學生們也在摸索。
劉思遠說,當時那些教過他的老師很多令他至今印象深刻,比如化學老師陸老師和數學老師蘭老師。
“他們不僅專業課出色,英語也非常棒!這在當時的中國學校里是非常少見的……他們付出了很多,用英文授課、用突破傳統教育模式的另一種方法做教育……我們作為學生很驕傲?!?/p>
盡管如此,對于這條少數人選擇的路,劉思遠的父母也不是沒質疑過。畢竟,一旦選擇走下去就意味著放棄其他的可能性,比如,高考。
劉思遠還記得,99IB正式開學前,父母坐在車里,繞著校園門口的花壇轉了一圈又一圈,反復思量的,就是還要不要沿著IB這條路走下去。
最后,是學校的決心和用心打動了他們,其中,也有劉父劉母對IB教育本身的逐漸肯定。
劉思遠,也在學校里經歷著變化。
他越來越能夠與外教順暢交流,甚至成為朋友;各門成績越來越優秀,連續多年拿到獎學金,除此之外,他還參與了早期匯佳學生會的搭建……這些變化,都讓父母感到寬慰。
當然,他還收獲了珍貴的友誼。
劉思遠說,他的高中同學中,有一半以上是20多年來一直保持聯系的。他們相互扶持,無論是精神上還是在生活、學業、事業中。
在匯佳的平臺中,他們相識,在多年間的生活閱歷中,他們不斷磨礪,相互扶持,彼此長成了自己心目中的樣子?;厥走@段求學時光,劉思遠說,這份情誼,是他在匯佳最珍貴的財富。
“多元文化,讓我打破圈子”
從匯佳畢業后,劉思遠來到英國曼徹斯特大學學習計算機專業。
同期的中國留學生中,大多是經過語言預科學習后才來的,相比之下,年齡偏小劉思遠反而英語能力更出色。
在適應了國外學習生活后,劉思遠開始意識到,原來自己一直都在華人圈子里呆著。
“因為我在匯佳期間就經常與外教交流,這些外教來自各個國家、各種文化背景。所以對于我來說,交流應該是最不成問題的?!?/p>
因此,他搬進了一個吉爾吉斯斯坦朋友家里。在隨后的日子里,他的朋友也大多都是英國人或外國留學生。
劉思遠說,正是邁出這一步,讓他在多元文化思維上有了巨大的改變。以前,在匯佳埋下的一顆種子,現在使他獲得了廣泛的朋友圈。
這個朋友圈,讓他得以更深入地了解世界各地的多元文化,完全融入當地生活,看到了更大的世界。
劉思遠說,這才是留學的意義。
選對中心點,不斷擴大“圈子”的邊界
每一個選擇,對于劉思遠來說,都是一次對自我邊界的又一次突破和延伸。
“我知道自己擅長什么,不擅長什么,因此我希望不斷增進自己的長版,成為專家型的人才?!?/p>
在這個基礎上,劉思遠在自己的事業版圖中不斷精進自己,尋找自己還有哪些需要填補的能力“短板”。
在甲骨文,他了解了一個現代公司的運作機制,從軟件供應商的角度思考問題;當他意識到自己還應當具備用戶思維、了解用戶的需求痛點時,他走入咨詢行業,在埃森哲從事供應鏈的相關咨詢工作;后來,他意識到,這還不夠,他需要去真正作為企業的一員去解決實際問題,因此,他選擇了聯想,這讓他收獲了甲方思維;隨著互聯網行業的蓬勃發展,是時候該走進新技術和新零售業態下的供應鏈了,因此,他選擇了京東……
劉思遠所有的選擇都在供應鏈的圈子里發生著,但他卻在每次嘗試中不斷試著突破現有圈子里的邊界,讓自己的職業領地大一些,再大一些。
他目標清晰,常說的一個詞,是“以始為終”。
“我希望我的學弟學妹們,能夠始終保持旺盛的學習能力,不斷給自己賦能。同時,明確目標,在這個目標下,不斷擴大自己的圈子,擴展自己的職業邊界和技能邊界,當然,也包括資源邊界?!?/p>
如今,劉思遠進入了事業的新高度——創業。他和伙伴們依舊鎖定物聯網驅動下的供應鏈行業。
不斷奔跑的他,離夢想又近了一些。
如今的他,事業更加繁忙,但時常仍不忘和朋友們聚會、暢聊。這些朋友大多都還是他在匯佳時期的同學。
劉思遠說,他和他的朋友們,除了具有相似的生長環境、價值觀之外,這種源自中學時代的友情,比起其他任何時候的友誼而言,更有不可替代的純真。
這種感情歷久彌新,20年來,一直是他們的一種精神力量。在歷經磨難與艱險的時候,他們相互支持;在攀登人生又一個的新高度時,擁抱、分享喜悅。
誰說他們的未來不會更精彩呢?
讓我們祝福劉思遠,祝愿他在事業上再次豐收;也祝愿他和他的匯佳同學,友情松柏常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