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匯佳度過的12年里,從一個不愛學習、被人認為是‘叛逆’的孩子,到如今能夠收到頂尖大學的offer,這樣看來,我的的確確算得上一匹‘黑馬’……”
他就是彭崢。
在匯佳實現“人生反轉”,最終被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錄取,同時,還收到了來自加州大學圣塔巴巴拉分校,以及波士頓學院等其他幾所優秀美國大學的橄欖枝。
相比同期其他的優秀畢業生,彭崢算是個“另類”。
身高185cm,摯愛籃球,匯佳籃球隊四年的隊長,帶領隊伍屢獲北京各大國際學校校際籃球聯賽的冠軍……
"除此之外,我似乎也沒有其他特別亮眼的履歷……”
不像身邊的一些典型的“精英”同學,要么在國際學術大賽中屢屢獲獎,要么多年來帶著“學霸”的光環一路閃耀。眼前這個大男孩,更代表了匯佳學生群體的另外一種樣子。
或許他們并不是一直“聽話”,或許他們不是一直那么熱愛學習,或許在外人看來,他們曾經叛逆,讓家長、老師焦慮或擔心……
但正如彭崢所說的,如果你肯改變,走出自己的舒適區,一切都不會晚。之前的叛逆也好、不守規矩也罷,都是成長的另一種方式。
回過頭來看,對于身邊人所給予的包容和支持,他心懷感恩。是這種支持,讓他在成長的摸爬滾打中,最終找到了屬于自己的成長節奏,打開屬于自己的那扇門。
這種成長,也是另外一種精彩。
在申請國外大學這條路上,彭崢說,至關重要的英語,反而是他并沒有費太多心思刻意去學的。
“基礎打好了,一切似乎都水到渠成?!?/span>
——這句話還要追溯到彭崢的小學生活。
為了給孩子選一所兼具國際元素和中國文化的學校,父母經過多方對比后,最終給彭崢選擇了匯佳,2007年,彭崢成了匯佳小學一年級的一名學生。
來到匯佳后,彭崢度過了5年無憂無慮的快樂生活,成績一直不溫不火,直到6年級參加了為期一年的赴美游學。
“這一年的美國游學生活,不僅打開了我的視野,更給我的英語學習打下了扎實的基礎??梢哉f,接下來幾年的英語學習,對我來說都是十分輕松的事?!?/span>
在美國近一年的時間里,除了白天插班到美國當地學校學習,每周,老師們還會督促小留學生們養成循環記憶單詞的習慣,并以公寓為單位,每周舉行百詞比賽,贏的公寓小組將會得到不同程度的獎勵。
在這種氛圍下,彭崢的英語能力得到了飛速的提高,幾乎每次比賽,他都能拿到滿分,對他來說,這種榮譽感比起任何一種獎勵,都令他滿足。
“從美國回來后,我能明顯感覺自己的英文能力提升了許多,更養成了合理的英語學習習慣。甚至初三第一次考托福,我在沒有刻意準備的情況下,就達到年級前三名?!?/span>
赴美給彭崢帶來的另一種影響,就是為他打開了了解國外大學的一扇窗。
“那年,我們參觀了UCLA(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加上后來我自己對這所學校的了解,知道UCLA除了學術方面強大,這里還走出了無數NBA籃球巨星,這更堅定了想去這樣的充滿活力,且籃球文化濃厚的美國學校的想法?!?/span>
但生活總是充滿戲劇性,在今年申請季里,彭崢意外地與UCLA擦肩而過,最后,反而進入了排名更加靠前的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
“我的目標,是伯克利的哈斯商學院。人生總是充滿無限驚喜,從伯克利開始,我的人生又將開啟另一種可能?!?/span>
籃球,是彭崢青春時代的關鍵詞。
從初三到高三,他連續四年擔任匯佳籃球隊隊長,帶領隊員們多次斬獲北京國際學?;@球聯賽的冠軍。
除此之外,他還走出了校園籃球的世界,努力為社區的籃球文化做點改變。
和隊友在一起,左2為彭崢
彭崢的小區樓下有大片的籃球場,每天都在上演無數精彩的籃球比賽。從小,那里就一直都是彭崢最喜歡的地方。
每次看到有大人在組隊打籃球,彭崢總會心里癢癢,他也想加入其中,可又怕那些大人嫌他年齡太小,不帶他玩。因此,那個時候,彭崢就在想,如果有屬于小孩子的社區籃球氛圍,該多好。
帶著這個想法,加上自己多年來對國內外籃球文化的觀察和見解,彭崢打算做點什么。
在9年級的MYP社區設計上,利用這個機會,他決定在小區里發起一場青少年籃球文化的普及活動。
他和籃球隊隊友劉阿希達一起,每周末義務帶小區的孩子們學習籃球,并組織社區籃球賽。
“這些孩子需要像我們這樣年齡段的人來幫助他們走進籃球文化,并在一群同樣喜歡籃球同齡伙伴中,養成對籃球的熱愛。希望他們不要和我一樣小時候留有遺憾?!?/span>
從項目的策劃到落地執行,彭崢和伙伴逐漸意識到,這件看起來挺簡單的事其實并不輕松。
“這是我們第一次走上街頭,向每一個有孩子的家庭宣傳這個社區項目;也是我們第一次,作為獨生子女,試圖去了解各年齡段孩子的內心世界;當然,我們也頭一次嘗試著設計青少年籃球課程,并在混齡班里組織籃球教學……”
幾個月下來,社區里沒有人不知道這兩個熱情、努力的匯佳男孩
在他們的籃球交流微信群里,成員也從最初的零星幾個家庭逐漸增多到幾十個。
“有很多孩子從此喜歡上了籃球。能幫他們找到屬于自己的籃球群體,并從中享受到籃球運動的快樂與自信,這是最令我們驕傲和開心的?!?/span>
……
如果說,堅持在小區的青少年中普及籃球文化,是彭崢跨出舒適區、從籃球中找到另一種價值和意義的一種象征,那么,學習成績的提升,更是他做的另一個重大改變。
彭崢坦言,從初中起,除了自己的英語還不錯,其他方面的成績都“挺不好的”,以至于在初中升高中的時候,他還被點名警告了。
彭崢的老師說,其實這是個內心特別有自己主意的孩子。
“他成績之所以不好,不是學不會,而是還沒找到認真學習的理由。這個孩子就是屬于得給他時間,讓他自己想明白的人?!?/span>
甚至彭崢的媽媽,也拿當時的兒子毫無辦法。
但有時候,成長也有時差。有的人一直努力,等待開花結果;而有的人等的是自我覺醒,然后奮起直追。彭崢就屬于后者。
到了高一時,彭崢意識到,自己該做點改變了。
用了不到一個學期,彭崢就把自己的GPA從3提高到了6+。這個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的突破,背后的努力,更多的是他和自己的弱點作斗爭。
“在學習上,我并不覺得有多難。只要跟著老師走,一切其實都順其自然。只是,我需要克服自己在時間管理和自律性方面的弱點,就像走出舒適區,一定是痛的,但當你堅持再堅持的時候、當結果令人滿意的時候,這種快樂是另一種獨特的體驗?!?/span>
就像帶球員參加籃球比賽時,場上隊友沒有為一個籃板而百分百努力拼搶,這是最令他不能接受的。
也如同他在2017年的戲劇大賽上,突破自己,男扮女裝飾演《女店主》中的無名貴婦一角,并取得了“最佳女配角”獎。
這是他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戲劇舞臺經歷,也是他第一次嘗試飾演女角。
“當時,班里的女孩都不是很情愿演這個角色,后來,導演突發奇想,覺得可以找一個異性來反差扮演這個角色。導演希望我可以試試?!?/span>
一個身高185的籃球隊長,將穿上女裝,以女性的姿態和語言去詮釋這部劇的關鍵角色,這一點就足夠具有戲劇性了。
令周圍同學意想不到的是,彭崢最終決定,接受這個挑戰。他也想試試看,這一次突破,究竟能不能創造“歷史”。
在匯佳中文戲劇大賽的演出記錄里,還沒有一個男演員能夠拿到‘最佳女演員’的獎項?!斑@對我來說,是個新奇、有趣但又充滿挑戰的嘗試?!?/span>
在反復琢磨各種劇目中不同的女性角色后,在啃透劇本、和同學反復排練磨合后,彭崢越來越有把握能將這個聰明狡黠的“女店主”演出精髓。
最終,“最佳女配角”花落彭崢。
2017年的戲劇大賽上,中間為彭崢
“要么不做,要么做好。當你走出舒適區,去勇敢面對挑戰時,你會發現沒有那么多‘不可能’和‘做不到’。當你真正突破自我后,會發現,這樣的人生才更加精彩!”
經濟學,是彭崢未來的專業方向。但在這之前,彭崢一直都希望在生物學上長遠發展。
“這一點得感謝IB,讓我能夠全面地接觸各個學科,同時又能夠通過深入的論文研究來發現在未來大學,這門學科的學習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從而讓我提早意識到自己是否適合將這門學科作為自己未來的職業方向?!?/span>
在IBDP的學習過程中,原本打算學習生物的彭崢逐漸通過學習看到了未來在大學里生物學的研究方向和方法,也看到了經濟學的另一種風景。
最終,在權衡中,他決定將自己未來的方向定位為經濟學。
“在學習IBDP的過程中,我發現經濟學是一門充滿魅力的學科。它是如此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我們所遇到的任何一個事件,背后都有著經濟學的線索。學好經濟學,你將會擁有對世界另一種深刻的洞察力,這一點足夠吸引我走下去?!?/span>
對于彭崢來說,這種選擇上的改變,是一種有趣的體驗。
“人生總是充滿可能?;剡^頭來看,在我的青春時代里,或許走過很多人所謂的‘彎路’,荒廢了一些時間。但最終我還是到達了我的人生標地。這種獨一無二的成長體驗,是屬于我自己的,感謝那些讓我以自己方式成長的人們?!?/span>
是的,成長就是一種體驗,這個過程中,究竟收獲多少,孩子自己最有發言權。
就如同彭崢的偶像科比所說:“It’s not about destination. It’s about journey.(人生的精彩之處在于過程的體驗,而不是結果。)”
讓我們祝福這個大男孩,在伯克利,更在人生的"籃球賽場"上,繼續閃耀屬于他的精彩!